美國石英財經網站11月15日發表題為《“元宇宙”的意思以及理解它需要知道的所有術語》的文章,作者是斯科特·諾弗。全文摘編如下: “元宇宙”很難理解,特別是因為它還不存在。由于像美國英佩游戲公司、英偉達公司、微軟公司和臉書公司(我是說“元宇宙平臺公司”)這樣的企業不會停止談論它,所以有一套不斷演變的詞匯來描述互聯網的下一個迭代。 有鑒于此,石英財經網站為對“元宇宙”感到好奇的讀者編寫了一份詞匯表: “元宇宙”(Metaverse):如果說當代互聯網體驗是二維的——意思是你在屏幕上滾動瀏覽它——那么“元宇宙”就是三維的。你將通過聯網的頭戴設備或眼鏡在其中“行走”。目前尚不清楚會有一個“元宇宙”還是許多個不同的“元宇宙”(或者是否真的會有任何“元宇宙”),但唯一不變的似乎是:“元宇宙”是互聯網的下一代沉浸式版本,很可能會由虛擬現實或增強現實技術來實現。風險投資家馬修·鮑爾關于“元宇宙”的文章影響了馬克·扎克伯格,鮑爾將“元宇宙”描述為“移動互聯網的后繼形態”和“整個人類休閑、勞動和生存的平臺”。 鏡像世界(Mirrorworld):鏡像世界是現實世界的數字版本,現實生活中的人、地方和事物在那里都有對應的虛擬形態。鏡像世界經常出現在科幻作品中,包括奈飛公司劇集《怪奇物語》、系列電影《黑客帝國》、小說及電影《頭號玩家》。“元宇宙”可以是一個被設計成精確映射實體世界的鏡像世界,也可以是一個類似于我們在電子游戲中可能遇到的憑空創造出來的世界。 擬物化設計(Skeuomorphic design):這個存在偏差的術語大意是指虛擬事物被制作得與現實世界中的事物非常相似。“元宇宙”可能很像現實世界,因為它往往看起來擺脫不了我們現實中的物理和設計,但不必與現實世界一模一樣。 數字孿生(Digital twin):數字孿生是現實生活中的事物或結構的虛擬版本。這個詞在1991年戴維·格倫特的《鏡像世界》一書中首次被提出,而數字孿生技術則在2010年首次被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用于進行太空艙模擬實驗。微軟公司特別強調了數字孿生技術對于構建“元宇宙”的必要性。 化身(Avatar):化身是你在虛擬世界中的人物角色。這種以數字方式呈現的你可能看起來很像你,也可能像是一個卡通形象(就像“閱后即焚”應用程序中的Bitmoji和蘋果公司的Memoji所普及的那種),還可能看起來像游戲《堡壘之夜》里的“皮膚”一樣神奇。 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VR是一種沉浸式體驗,人們戴上頭戴設備,能夠看到數字世界并在其中操作。VR目前使用的是全套頭戴設備而不是眼鏡,讓使用者沉浸在360度的虛擬世界中并能夠在其中四處活動——只要他們不撞到現實世界中的墻壁。 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AR):AR是投射在現實世界上的數字疊加。不妨想想美國尼安蒂克公司的《精靈寶可夢GO》和“閱后即焚”程序中跳舞的熱狗,甚至是像谷歌眼鏡那樣的可穿戴設備。雖然谷歌眼鏡從未流行起來,但我們可能很快就會透過與AR相關的眼鏡向外窺視,比如臉書的雷朋Stories眼鏡或“閱后即焚”的Spectacles眼鏡。 混合現實(Mixed reality,MR):混合現實包含了VR和AR的元素,但其確切定義是模糊的。人們可以與虛擬和現實世界的事物互動,而虛擬事物也可以與現實世界的事物互動。例如,“閱后即焚”的熱狗可以在桌子上跳舞而不會掉下來。 擴展現實(Extended reality,XR):擴展現實是VR、AR、MR等經常相互重疊的概念的統稱。最終,隨著“元宇宙”成為現實,VR、AR和MR之間的界線可能會變得模糊,使XR成為一個更合適的稱謂。 尼爾·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斯蒂芬森是一位科幻小說家,他在上世紀90年代的暢銷小說《雪崩》中發明了“元宇宙”一詞。在那部小說中,“元宇宙”是一個始終在線的虛擬世界,而名為“阿弘”的主角穿行于其中。 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游戲(MMORPG):MMORPGs是交互式游戲,構成了許多人心目中“元宇宙”的基礎。數以百萬計的人在共享空間里互動:玩游戲、造東西、逛虛擬商店甚至去聽音樂會。例子包括《堡壘之夜》《羅布樂思》《我的世界》或基于NFT的《幻想生物》。 奧克盧斯(Oculus)和地平線工作室(Horizon Workrooms):臉書在2014年以23億美元收購了奧克盧斯公司。雖然奧克盧斯公司多年來一直是首屈一指的VR平臺,但對許多希望一窺臉書公司“元宇宙”愿景的人來說,它現在可能成了一個門戶。臉書公司已經推出了一種名為“地平線工作室”的虛擬工作體驗,它有點像是使用無腿化身的VR版軟視軟件(Zoom)。 《第二人生》(Second Life):作為一個在2003年推出的在線虛擬世界,《第二人生》是“元宇宙”中社交體驗的早期實例。雖然不能完全算是一款MMORPG(它不是作為游戲設計的),但《第二人生》仍然是一個使用化身的開放世界社交網絡。“元宇宙”也許會很像《第二人生》的VR版本。 非同質化代幣(NFT):基于區塊鏈的數字物品認證證書,能夠證明“元宇宙”中商品的所有權。 來源:參考消息網 |